欧美一级视频在线观看,大桥末久在线观看,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,一级黄色视频片,国产麻豆在线播放,国产成人精品优优AV,欧美人妻一区二区三区,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

全部服務分類
  • 開設公司專區

  • 變更注銷專區

  • 資質許可專區

  • 知識產權專區

  • 財稅服務專區

  • 人事社保專區

  • 網絡營銷專區

more

老板必須要知道的節稅秘籍,簡單易懂!


節稅是完全合法的,節稅的本質是改變交易。稅是交易產生的,有交易就有稅。稅不是財務人員算出來的,而是業務人員做出來的,很多老板都埋怨財務人員算出來的稅太高了,其實換做任何人去計算都是這些稅。節稅的本質是改變交易,而不是觸犯稅法。老板必須要知道的節稅秘籍!跟著朗聚企服一起來看看吧!

 

 

節稅第一招:改變公司注冊地區。

 

在不同的地點繳納的稅金是不同的,很多企業都是通過在“稅收洼地”;設立公司,進行節稅。比如:陜西楊凌,是國家農業示范區,涉農企業一律免稅。找到適合企業的“稅收洼地”,可以合理節稅。

 

 

節稅第二招:利用企業性質節稅

 

案例:廣東有一位做美容美發產品的老板,過來參加完財稅學習后決定節稅。她把原來的一家公司變成了三家公司,分別注冊成一般納稅人、小規模納稅人和個體工商戶,其中個體工商戶由于不用繳納企業所得稅,利潤最高。

 

國家對于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是默認個體工商戶沒有建賬,沒有專職財務人員,因此被認定為個體并核定就沒有人來查賬,相對于做兩套賬偷稅來說,風險低多了。

 

 

節稅第三招:業務拆分

 

業務拆分是指把企業的一項業務拆分成兩項業務,通過業務拆分把企業的稅負降低。

 

比如一家賣空調的企業,可以把傳統的空調業務拆分成銷售和安裝兩項業務。這樣,銷售需要繳納17%的稅,而安裝只需要3%的稅。按照傳統的方式,企業賣一臺空調5000元,這5000元既包括空調的價錢,又包括上門安裝的錢。如果不拆分,企業要繳納5000元的17%作為稅款,也就是850元,如果把5000元拆分成空調4500元和上門安裝500元,那么4500元的銷售金額要17%的稅,而500元的安裝費只要3%的稅,一共780元,一臺空調省下70元的稅。

 

 

節稅第四招:改變經營方式

 

對于娛樂業來說,營改增之前要按照20%的營業稅繳稅。

 

案例:一家KTV要降低稅負,把這家KTV以一家餐飲企業營業,只是裝修的比較像KTV,具備KTV功能,并且顧客吃飯消費500元以上就可以讓顧客以100元的價格唱歌。餐飲稅率是6%,這樣500元的餐飲消費交25元的稅金,100元的娛樂消費要20元的稅金,這樣一共才交稅45元,節省了75元。如果企業營業額達到6000萬,就能節省下750萬的稅。

 

有些消費場所的發票寫著“某某音樂餐廳有限公司”,就是改變了經營方式。

 

 

節稅第五招:轉移利潤

 

轉移利潤也叫轉移定價,這同時也是避稅的一種方法。如上游公司通過定價把利潤轉移到下游低稅率的公司。

 

在老板的整個產業鏈條中,如果有一家公司是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,那么也可能會成為利潤轉移的對象。只是要避免被認定為關聯交易。

 

 

節稅第六招:重組、合并和分立

 

有一家企業要買400畝地,平均每畝10萬元,大約需要4000萬元。其中100畝準備留作自用,其他300畝打算平分3塊賣掉。在課程上,這家企業老板咨詢專家,怎么買地比較劃算。因為如果1000萬買的土地,幾年后出售時可能會達到5000萬元,其中土地增值稅是相當高的。

 

專家建議:再去成立三家公司,每家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,各自購買100畝土地。將來出售土地時,不再出售土地本身,而是出售其中一家公司的股權。或者公司去與別人合資,以后再轉讓股權。

 

 

企業想憑借一己之力去避稅、節稅可能會有些困難,因為很多財務人員不懂業務、對稅法不夠精通、思維僵化、難以有創新思維,所以企業可以尋找外部專家幫忙避稅、節稅。

 

 

節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,當存在著多種納稅方案的選擇時,納稅人通過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征點、減免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,以稅收負擔最低的方式來處理財務、經營、交易事項。國家沒有讓你避稅!說避稅的潛臺詞其實就是偷稅漏稅。現在企業都說節稅。某種意義上也算一種稅收籌劃。稅收籌劃來說,很多的所謂籌劃,其實也不是企業說了算的,是稅務局說了算的。所以節稅這個事情上,也要講究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以下朗聚企服給大家介紹企業節稅方法5個節稅技巧。

 

 

 

1、企業節稅方法-贈得巧來送得妙

 

一件2000元的電器,送一件400元的小家電,合計2400元實際收2000元。如果當贈送,要按2400元繳納增值稅。現在我們重新涉及方案:將兩件產品賣給顧客,給予顧客400元的折扣,其中,2000元的按15%折扣以后出售,400元的按折扣25%以后出售,這樣,對顧客而言,實際支付2000元,與買一件送一件的效果是一樣的,對于商場而言,由于是價格折扣,實際上沒有贈送的行為,只要按2000元實際營業額繳納增值稅即可。 有些營銷人員認為這樣做很無聊。改變方式就符合稅法,不改變就要多交68元的增值稅,對企業的納稅而言,這不是一件無聊的事情。

 

 

 

2、依法而簽可節稅

 

一家設備公司,生產設備以后,需要為客戶在大廈中提供安裝服務,財務人員很清楚:這是一條龍服務,銷售產品再安裝,屬于混合銷售行為,合同中如果分別注明設備價款和建筑安裝價款,可以分別適用增值稅率。財務人員因為出差外出,回來時合同已經簽好,合同只寫了一個總價,沒有分開金額。財務人員說明道理,要求對方一定配合重簽。對方的財務經理也是個人物,提出條件:重新簽訂,你可以節稅接近20萬元,既然如此,合同價格要降低5萬元,企業財務人員明知是乘人之危也無可奈何,最后商量讓利3萬元,重新簽訂合同。如果事先提出要求,對方也就無法乘機“訛詐”了。

 

 

 

3、合同作廢也納稅

 

有些企業的領導喜歡簽合同,也喜歡變來變去,簽了以后發現不行就作廢以后重新來過。簽了合同要繳印花稅,即使合同作廢。例如:公司本月簽訂了合同,申報的時候繳了印花稅。領導作廢了該合同,不簽了,由于印花稅已經繳納,并且不能退還,因此,由于作廢合同導致多繳了稅。還有一個是變更合同,如果合同金額增加了,就要補繳印花稅,如果合同金額減少了,不退印花稅。所以,如果合同金額一時不能確定,應該先簽訂金額未定的合同,等到金額確定以后再補充進去,這樣就可以避免多繳稅。

 

 

 

4、代理還是非代理

 

現在很多企業都與事務所簽訂稅務代理合同,大家都認為屬于代理業務,既然是代理業務,那就應該按差額繳稅。其實,稅務代理合同應該按服務業中的其他服務繳納稅金,應該按全額納稅。稅務上對代理的認定不是看合同的名稱,而是看經濟實質。稅務代理實質上是中介機構為企業提供的服務,與代理不同,代理有第三方出現,例如:企業委托一家公司采購一批產品,業務中有賣方,買方還有中間方,因此屬于代理,而稅務代理是中介機構直接為企業服務,沒有出現第三方,因此,不屬于代理合同,在執行合同中發生的墊付、代收都需要計入應稅收入納稅,不能按差額納稅。稅務上的代理概念和日常生活中的理解有差異。

 

 

 

5、企業節稅方法

 

對方違法對方陪 簽訂合同是對雙方的一個法律約束,現在經常出現的情況是:對方履行了合同,但對方提供的發票存在問題,例如:有一些提供的是從第三方購買的發票、有些是請其他單位開發票、有些購買失控發票、有些直接使用假發票。稅務機關查出發票有問題,購貨方就要承擔責任。對方違規提供發票,購貨者要承擔法律責任。如果想追究對方的責任,還難以找到合適的法律依據。所以建議企業在合同中加上保護條款:由于對方提供的發票不符合稅法規定,給甲方造成的損失由乙方承擔賠償責任。保護條款一方面可以給對方施加壓力,一方面如果真出問題了,可以根據合同條款直接找對方賠償,無需為法律依據煩惱。


?